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作者: 编辑:万荣基 时间:2024-10-01 点击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北部湾区域产业及东盟国家、聚焦海洋经济领域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运用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法,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及其相关领域胜任软件设计开发、系统应用开发、科学研究、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从业道德素养):人格健全,体魄健康,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在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环境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担当。

目标2(专业综合能力):具有计算思维能力,适应快速迭代更新的计算机先进技术发展,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对计算机领域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富有创新精神。

目标3(专业专职能力):具有涉海、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能胜任计算机领域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系统运维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目标4(跨界从业能力):具有第一性原理思维,适应涉海、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工作环境,能够与同事、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计划、组织、管理、实施不同类型项目的能力。

目标5(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东盟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能主动适应快速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知识、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比对分析,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模块),并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采用调研、设计、实施、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应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够运用专业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解决方案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与团队: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核心课程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导论、离散数学、数学建模及程序设计(C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逻辑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Linux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有5个方向:

(1)继续深造;考取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计算机软件开发;从事中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的软件开发工作;

(3)计算机系统开发;从事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中小型企业的系统开发,主要是基于硬件平台开发系统;

(4)计算机维护类工作;从事企业、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的计算机维护工作。

(5)计算机教育类工作;从事中小学、教育机构等培训教育类工作。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前沿技术讲座、计算机先进软件开发综合设计(海洋)、计算机系统开发综合设计(海洋)、工程训练Ⅱ(冷加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授予学位

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 版权所有, 北部湾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 | 桂ICP备14004231
地址: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 | 邮政编码:535000 | 联系电话:0777-2807662 | E-mail:
qzuei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