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穆

作者: 时间:2021-07-13 点击数:

Mu.jpg

个人简介

何穆,女,副教授,2016年06月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声学,脑电测量,音频信号处理。公开发表论文10篇,全国中文核心2篇。

课程教学

   《电子电工学技术》,《信号与系统实验》

发表论文

 

1. 何穆, Detlef Krahé, “EEG reaction under low frequency noise exposure”,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ound and Vibration (ICSV22), 2015年7月12-16日,佛罗伦萨,意大利

2. 何穆, André Leickel, Detlef Krahé, The visual effect combined with audible noise of wind turbine and its related EEG reaction, the 10th Europea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on 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2015531-63,马斯特里赫,荷兰

3. 何穆, 邓志勇, Detlef Krahé, The EEG variation caused by the LFN,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Noise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CBEN), 201461-5,奈良,日本

4. 何穆, Zhiyong Deng, Detlef Krahé, The subjective influence of LFN combined with pink and white noise, The 40th Annual German Congress on Acoustics (DAGA), 2014310-13,奥尔登堡,德国

5. 何穆, 孟子厚. “民乐录音制品录音质量实验调查”,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7年第五期 总第24期。(复合影响因子:0.1680,综合影响因子:0.0640)

6. 何穆, 孟子厚. “混响处理对民乐录音作品整体质量的影响”,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2007915-18, 中国武汉。声学技术收录,200705期。 (核心期刊,SACSCD,复合影响因子:0.6310,综合影响因子:0.3160)

7. 孟子厚, 何穆, 佟佳. “音乐录制时的声场因素对民乐韵味感的影响”, 艺术科技, 20076月 第 2期 总第 74 期。

8. 何穆, 孟子厚. “噪声时长差别阈限”,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61019-22,中国厦门。声学技术收录,2006(核心期刊,SACSCD,复合影响因子:0.6310,综合影响因子:0.3160)

9. 戴璐, 何穆, 孟子厚.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编制验证报告”,中国声频学会2006年年会,  20061013-15,中国黄山

10. Zihou Meng, Fengjie Zhao, and Mu He,The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of noise length and reverberation perception(噪声时长和混响感差别阈限之间的区别)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SCIT), 20061018-20,曼谷,泰国。

 

© 版权所有, 北部湾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 | 桂ICP备14004231
地址: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 | 邮政编码:535000 | 联系电话:0777-2807662 | E-mail:
qzuei01@163.com